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稳定就业大局

        过去一年,中国沉着应对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聚焦重点群体、助企纾困、优化培训服务协同发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四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2021年,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低于5.5%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稳定在1以上,供需保持基本平衡。         展望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上局部新冠肺炎疫情时有发生,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领域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今年稳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应继续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要位置,扎实推进《“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持续改善民生,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税、金融等政策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挖掘消费热点,发展服务消费,拓展绿色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开发就业增长点、扩展就业新空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健康、养老、育幼、文旅、体育和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二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稳住就业岗位。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保住市场主体就能保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助企纾困稳岗措施,积极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持续推进降成本工作,在税费、融资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对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的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加大各项帮扶政策的倾斜力度。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增强稳就业内生动力。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         三是释放创新创业动能,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创业是就业之源。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双创示范基地等载体建设,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全方位降低创业成本。持续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创业。推动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规范健康发展,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支持多渠道就业创业。坚决清理取消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         四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要加强稳就业促就业政策对高校毕业生的覆盖和支持,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精准精细给予帮扶,持续提供指导服务,着力提升就业技能,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为农村劳动力增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强化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帮扶,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类就业歧视。聚焦重点群体,以企业为主体,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就业政策】山西多举措推进就业

        为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省教育厅日前对我省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力争通过开拓就业渠道、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完善就业帮扶机制等措施,全力稳定和扩大毕业生就业门路。 一、持续加力拓宽就业渠道   各地各高校要持续深入实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实现入企深度走访对接,深化多领域校企合作,以就业达成数量、质量等对走访效果进行考评。抢抓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系列网络招聘会,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形成线上、线下合力促就业的新模式。   各高校要将就业网站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岗位信息共享。要指导2023届毕业生、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及时注册使用平台,确保有需要的毕业生都能及时获得就业信息。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毕业生创业者倾斜,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成果化等提供服务。 二、政策性岗位要用足用好   各地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统筹好政策性岗位招录时间安排,尽早安排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各高校要统筹安排好各类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和专升本考试要在2023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拓展城乡社区专项计划,配合有关部门挖掘更多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引导更多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 三、就业指导服务提质增效   各高校要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确保有需要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就业指导。要把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在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中,不得设置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歧视性条款和限制性条件。各高校要建立用人单位招聘黑名单制度,配合有关部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于存在就业歧视、招聘欺诈等问题的用人单位,要纳入招聘“黑名单”并及时、定期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信息。 四、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困难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帮扶机制,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项目。各地各高校和各培训基地要精心组织实施,配备优秀师资,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 五、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   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各地各高校要加强与组织、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配合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要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取消就业报到证解读宣传,耐心、细致做好指导咨询,帮助毕业生顺利完成就业报到、落户和档案转递。 六、完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要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探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格评价,建立就业工作合格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要多角度、全方位做好促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宣传解读,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案例和人物,推广优秀经验做法,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就业政策】西藏城关:落实扶持政策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就业创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关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拉萨市城关区锚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新目标,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蕴含的新机遇,认清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明确新任务,推行就业优先政策,聚焦“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切实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到位,确保就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拉萨市城关区成立就业工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分小组分批次下街道下社区开展宣讲,解读相关惠民政策。在12个街道巡回开展座谈会、宣讲会、入户宣讲等,为大学生深入解读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极大程度提高了相关政策的知晓率、招聘会的签约率;依托人社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密集推送政策和发布企业就业岗位,使政策宣传、推送岗位等工作全覆盖,切实把三级党委、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农牧民等重点群体相关就业政策,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好就业服务,让群众满意。         白玛拉宗毕业于上海商学院,2020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四川省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上班。作为少数民族区外市场就业优惠政策的受益者,白玛拉宗已经享受了区外就业路费、安家费、探亲路费、生活补助、住房补助等补贴共计37360元,未来五年内还可以享受区外市场就业的相关补贴。         城关区人社局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畅通区内、区外就业渠道。将应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专业、学历建立人才信息库,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推进“互联网+就业”信息化建设,打造劳务派遣品牌,实现求职招聘全天候和零距离;深入推进“五送服务”;编印藏汉双语政策资料汇编2000余份、装订《致高校毕业生一封信》1624份、制定区内区外就业创业奖励资金申领流程图、制作就业创业宣传片等宣传资料。截至目前,城关区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612人,已就业1609人,就业率99.75%。         城关区纳金街道的普布次仁2020年6月从西藏大学毕业,于2021年返乡创业,创办城关区雪白复印店。目前已经享受创业启动资金、水电和场地补贴共计8.4万元,未来五年内还可以享受水电和场地补贴。         城关区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资金兑现工作,完善就业创业资金兑现,持续释放各项政策红利。兑现自治区、拉萨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奖励政策资金共计1950人次、资金5700余万元;兑现城关区本级就业和创业各项补贴共计152人次、235万元。积极兑现区内、区外就业创业奖励资金,以奖励资金的落地,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家住纳金街道的白玛卓嘎说:“我2020年6月毕业后一直未能就业,后来通过参加城关区人社局组织的就业专场招聘会实现了就业,现在西藏永辉超市有限公司从事人事专员工作,薪资每月能达到5000元,真正实现了人生梦想。”         为确保如期实现全年农牧民转移就业目标任务,切实推进农牧民增收工作稳中向好,城关区依托农牧民转移就业基地西藏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开发就业岗位110个(包括收银员、营业员、收货员、现金员等岗位),开展“政府+企业+高校毕业生+订单定向推岗”,积极为城关区户籍大学生开发岗位、搭建“绿色通道”就业创业平台,力促高校毕业生实现长期性稳岗优质就业。2021年,城关区开展各类培训61期,培训总人数2929人(其中农牧民2229人)。城镇新增就业3969人,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7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10人。         据介绍,下一步,城关区人社局将继续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的正向引导。积极宣传拉萨市就业创业奖励最新政策,做好大学生区内、区外就业的思想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正向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摒弃“唯公职不就业”的老旧观念,营造市场就业的文明新风;积极搭建大学生区外就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平台,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引导本地大学生“走出去”到区外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施展才华,鼓励在区外工作5年及以上的城关区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区外新的工作理念“引进来”。做好低收入群体和农牧民转移就业政策宣传工作。对照劳动力入户摸底调查数据,动态跟踪辖区农牧民劳动力就业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农牧民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农牧民群众参与到各类项目建设和转移就业,及时兑现各类政策资金。落实以岗代训促就业工作。继续开展以岗代训工作,结合城关区农牧民和建筑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农牧民报名参加以岗代训岗位,增强自身专业技能,切实提升就业能力,切实帮助辖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将持续开展送服务、送温暖、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保姆式就业服务,送岗到人、送人到岗,搭建点对点、一站式对接,不断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便捷化水平。”城关区人社局局长邬杨表示。

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1、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2、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         3、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4、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5、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享受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2、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3、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1、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2、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         3、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4、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政策】青海毕业生政策

        就业方面,高校毕业生有这些补贴         【灵活就业社保有补贴】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三分之二,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材料等。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申请者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         【到偏远一线就业学费和助学贷款可减免】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困难毕业生有补贴】对来自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或属于特困人员、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所在学校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相关情况证明材料、学籍证明复印件等。申请材料经毕业生所在学校初审和公示,报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毕业生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         创业方面,高校毕业生能获得这些支持         【场地有支持】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应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高校毕业生到孵化器创业给予租金补贴。         【首次创业有补贴】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去当地人社部门申请。         【创业贷款有贴息】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合伙创业的,可根据符合条件的合伙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         【税收有优惠】毕业年度内及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招录青年,企业可享受这些优待         【社保可缓缴】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缴纳部分,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社保补贴实行“先缴后补”。         企业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或毕业证书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等材料,经审核后,补贴资金将支付到单位银行账户。         【就业见习有补贴】对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至24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单位,给予一定就业见习补贴。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单位,可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         见习单位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复印件、就业见习协议书、单位发放基本生活补助明细账、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票复印件等材料。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单位银行账户。         【多招青年可申请贴息贷款】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人员人数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5%(超过100人的企业为8%),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         【招录失业青年税费有优惠】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且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最高可上浮30%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874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076万人。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未雨绸缪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事关广大学子切身利益,事关千家万户的冷暖。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劳动者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让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扩增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从宏观环境看,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都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从就业方向来看,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从学校角度看,高校校长要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主动走进园区、走进行业、走进企业,与用人单位建立日常联系互访机制,挖掘更多优质精准的就业信息。高校毕业生们也应进一步拓宽思路、主动作为,赴基层一线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         优存量,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按教育部门要求,各省级大学生就业网站、各高校就业网站于今年12月底前,教育部门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岗位信息共享;工信部推出"直播带岗"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云端洽谈",让岗位"触屏可及";四川按照人均600元标准,为3万余名困难群体毕业生发放帮扶补贴;云南对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一项项创新举措,使得毕业生就业服务网越织越密。不过,相关部门还要及时跟踪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提质量,简化就业手续、畅通就业渠道。从明年起,各高校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应稳妥有序推进这项工作,让毕业生的求职路更加通畅。当前,伴随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多样化、工作方式弹性化的新就业形态越来越多。各方要强力护航,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广大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广大青年提供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激励他们勇于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一定能让青春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